全部分类
人·物志丨十年耕耘,匠心筑梦,“五全”BIM正向设计的探索之路
2021-06-03 09:59:12

“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用BIM,我就是想把建筑做得更好一点。”这是绿地大基建成员企业广西建工所属三建设计院副院长、设计总监李云舟使用BIM技术的初心,也是他常常说道的一句话。

他说,一栋建筑从设计到建成,可能只用一到两年,但是,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,这栋建筑都会持续为人民服务,同时也影响这周边环境,所以我们要采用BIM技术,把建筑做得更好一点,不要留下遗憾,这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肩负的使命。

本期「人·物志」,为大家讲述这支BIM设计团队的初心与坚守。


一、“五全”BIM正向设计之初探

2012年,李云舟了解到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后,成为广西区内首批尝试采用BIM做建筑设计的设计师。之后他带领团队不断研究采用BIM技术做建筑设计,坚持所有建筑项目从前期设计阶段至交付全部成果均基于BIM三维信息模型完成,探索全项目、全设计师、全专业、全建设过程、全协同的“五全”BIM正向设计之路。

“五全”BIM正向设计


但BIM技术应用实施并非容易,与传统方式有较大区别。一方面,要先设计出完整的建筑三维模型,再用建筑模型生成各类二维图纸;另一方面,相较于传统二维设计,BIM设计需掌握更多的学习工具、做更多的性能分析、进行更频繁的专业协同。

这些学习压力的增加、工作方式的转变、工作效率的降低,可能都会让刚开始试用BIM的设计师心生退意、止步不前,李云舟和他的设计团队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。


二、“五全”BIM正向设计之破冰

“勇挑最重担子、敢啃最难啃的骨头。”作为设计总监,李云舟说,我们要用三维的思维做设计,这是全过程BIM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的落脚点。他与设计团队构建了着眼于整个建筑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验收、运维全局角度的全过程BIM一体化技术体系,坚持所有项目从前期设计阶段至交付全部成果均由BIM三维模型完成,即先建好三维模型,再生成二维施工图,实现模型数据与施工图纸信息一致完整,并可后续传递。

全三维无死角的设计也提高了设计的完成度和精细度,避免管线碰撞、优化设计净高,图纸错漏碰缺较传统二维设计降低95%以上,同时还能利用设计BIM模型模拟优化建筑通风、采光、能耗等性能,提高设计品质,让模型服务后期施工、运维,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,以求BIM技术应用效益最大化。

利用BIM模型优化建筑性能



三、“五全”BIM正向设计之融合

2018年,广西建工三建设计院成立,并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立了BIM创新技术发展研究中心,建立了超融合技术上的BIM云平台(云端计算、云端储存、云端协同)。

通过云管理平台进行服务器、云桌面、云应用的管理、调度、分配,超融合BIM云平台的建立,解决了BIM模型体量大需各专业频繁协同设计的问题,实现了建筑模型共享、调用,方便获取各专业设计资料及全体研发人员异地共享、全专业协同三维设计、轻量化多方校审等设计工作,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。

“广西建工技校柳东新校区项目”是设计院成立后的首个项目,也是柳州市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,宿舍楼装配率高达80%。2018年,李云舟作为该项目设计负责人,以BIM为基础,开展了绿色建筑参数化建筑性能分析、装配式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、模块化装配式建筑设计体系等9项研究,建立了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,实现了运维数据一体智慧校园。

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


依托该项目,李云舟带领设计团队构建了着眼于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验收、运维全局角度的全过程BIM一体化技术体系,让BIM设计模型可以传递到建筑造价、施工、运维等各个阶段,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,有效提升了建筑效益。


四、“五全”BIM正向设计之创新

从2012年探索BIM创新应用至今,李云舟设计团队已将全过程BIM一体化技术体系应用于大型城市综合体、超高层建筑、大型住区、学校、医院及装配式建筑等多类型项目,BIM正向设计完成项目累计建筑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,广受业内好评,斩获多个国内BIM专业大赛奖项。

李云舟本人也参与编制了广西自治区《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》、《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》、《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施工应用标准通用技术指南》,助力BIM技术在设计和施工两个业务领域中适应地方化特点的规范化应用。


BIM正向设计成果



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。伴随着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,BIM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,李云舟及他的设计团队也在不断探索BIM+AI融合设计、BIM可视化智能运维管理等创新领域,寻求设计技术、建造方式、建筑品质、运营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发展,秉持初心,用BIM技术,把建筑做得更好一点。